很多同学说,做编辑不就是天天码字…
but…这就给你们见识下极其低调且奢华的总编日常——
小米卡丁车…他第一个尝鲜。
三星新品手机Galaxy A9 Star…第一时间把玩自拍。
华为MateBook X Pro…随便入手就是顶配星空黑版。
没事还能去索尼位于熊本的CMOS工厂…看熊本…
去巴黎,拉斯维加斯“吃个鸡”,去马来西亚潜个水…这一切都是为了工作
so…作为一枚应届生如果选择这一行,要多久才能过上这种低调且奢华的日常呢?
我们采访了资深媒体人,现任钛媒体集团副总编辑—— 项欧老师
来探探行业媒体编辑的日常和“门槛到底有多高”
前方干货,高能预警!!!
项欧老师
- 媒体从业15年
- 历任泡泡网副总编辑
- IT168网站总编辑
- 现任钛媒体集团副总编辑
- 重度数码发烧友
以下是项欧老师的部分访谈实录…
职初:您在媒体行业16年,当初为什么选择入这一行,当初是如何考虑的?
项欧:没怎么特别考虑,就是喜欢数码,刚好又有这么个工作机会。
我刚入行那会,特嚣张(现在看来,当初不觉得),我跟我们主编说:“我这工作干不了多久啊,我挣个两三个月的钱我还要出去玩呢,我也不能加班,周三周五到六点就要走,我要去攀岩。
主编当时估计肯定快疯了,但是可能太缺人了,还是包容了我,每个月还给我多发一百块工资,夸我做的不错。我当时觉得主编人太好了,他也不停的教我东西,就坚持下来了。
结果发现,这个工作越做越喜欢。
职初:那您当初是如何入行的呢?
项欧:碰巧,就是碰巧。
那会刚辞职,在家玩了一个月,攀岩和极限运动,爸妈怕我找不到工作,催我找工作,当时碰巧看到一个公司招数码编辑,就去了。
2003年底那会数码行业刚兴起,比较缺人。
当时的笔记本,要两万多一台。数码编辑要做产品评测,如果没用过这样的东西,根本不知道怎么评测。
我当时恰好有这么一台,还在论坛做过两年版主,觉得自己可以做这份工作,做了下尝试,结果就入了行。
职初:您在岗位融入中,面临过什么样的挑战?如何克服的?
项欧:印象比较深刻的大概有两次——
一个是刚入这行的时候,面临严重的专业不足挑战。我不是学新闻的,经常性反反复复一句话都写不好,发现以前的写作方式都是错误的。
而工作性质又要求必须掌握文章的产出节奏,所以坚持恶补学习了很多不在自己知识领域内的专业内容,逼着自己尽快掌握新闻的写作能力。
另一个是晋升瓶颈,大概出现在工作七八年后,感觉自己怎么努力都不能突破,得不到晋升,而且感觉似乎这局面又并不是能由个人能力左右,当时很委屈觉得自己怀才不遇。
仔细思考之后,我没有选择轻易跳槽,而是选择继续留守用心做好手上的工作。
主要是出于这几个方面考虑,公司正在发展,不可能做到方方面面都公平公正;自己还从事着自己热爱的行业,并且依然看好行业和企业的发展;客观上,当时媒体行业的基本面是积极向上的,公司的发展也还不错,前景可期。
留下来以后,反思自己不足,努力学习晋升者身上的优势,着眼于做好手上的工作,努力做出成绩,后来这个问题也就自然而然的跨越了。
职初:您觉得干这行都有哪些收获?
项欧:
让我接触到了很多新奇的东西;
让我具备了更广阔的视野;
跟很多不同行业中厉害的人打交道;
向行业释放影响力。
所有这些都赋予了我极强的成就感,
我觉得即使四五十岁了我依然要继续从事这个行业,依然会保持新鲜的热情。
职初:您觉得这个行业的整体趋势如何?
项欧:科技数码类的受制于经济环境的影响,总体上行业是下滑的。
但是依然有部分特色媒体借助于新的媒体形态,取得了不错的发展态势。
细分领域的发展受经济大环境影响会有起伏,但是从整个媒体大行业而言,行业对于人才数量的需求还是爆发式增长的,薪资水平增长幅度也很大。
但是行业对于人才的专业性要求也越来越高,人才的薪资差距也越来越大。
职初:你觉得当下媒体内容运营的入行门槛高么?
项欧:不同细分领域对内容创作要求不同,但是初级岗位具备写作的基本功,具备一定的新闻素材发现能力一般就可以入行了。
具体细分下来,专业导向型媒体,比如科技财经类,要求稍高,一般会要求新闻相关专业背景,具备新闻敏感性等基本功;体验兴趣类的,专业性要求不高,专业能力可以后天培养,但是对于兴趣要求很高,最好是发烧友级别的爱好者。
总体而言,初阶岗位要求有限,但是完成初级进阶后,对从业者的要求比以前提升了不少,主要是内容专业能力之外的运营能力,产业环境发生了不少的变化,需要我们的从业者具备更多的运营视野和运营能力。
职初:您建议想要进入内容行业的学生选大公司还是小公司?
项欧:选大公司还是小公司,没有对错之分。
最终的选择主要看自己的内心倾向和诉求,这两者选择各有利弊。
大公司有系统培训和良好的企业福利环境,但是上升通道通常会比较窄,工作接触面有限,工作中很难训练复合能力和行业广度视野。
小公司啥都要干,锻炼你的复合能力,增进了你的视野,公司人才稀缺,业绩容易体现,相对容易成为团队的核心。
我的建议是,在大公司工作不要放弃了解行业的广度,在小公司工作不要放弃追逐专业的深度。
现在很多同学只想去顶尖企业,不选择成长型公司。一个刚毕业的学生不知道自己的价值在哪,他们需要得到价值认同,大公司可以提供平台背景和高工资。
但是同学们也要考虑,一旦没有大公司的平台,自己是否可以拥有这些东西。
职初:内容运营岗位一般的成长曲线是什么样的?
项欧:大概有2成比较优秀的学生,能够在一年内完成初级到中级的跳跃。(一般到了中级之后,就比较容易感受到工作的成就感和在行业内的影响力了)
大概有5成左右的人完成首次跳跃需要花2-3年。
另外3成一般都是主动或者被动的被淘汰了。
当然,也有部分人做出一定的影响力,转到甲方做品牌或者公关方向。
职初:您在面试应届生的时候,有哪些因素是加分项?
项欧:最好有相关实习经验,有自己的自媒体。
平时写写博客,或者是b站up主,会拍抖音也加分。
职初:您觉得在大学里最应该做什么,有没有感到遗憾的事情?您有什么建议给同学们吗?
项欧:重新上大学的话,我会把时间花在自己的兴趣上,现在觉得逃课睡觉特别傻,还是要好好学习。
建议同学们不要浪费时间,报一个自己喜欢专业的课,多去别的学校见见世面,哪怕是用这个时间谈个恋爱也不错,总比睡觉强。
范范:您的第一份工作是媒体行业吗?对您以后的职业生涯来说,有什么样的意义呢?
项欧:不是的。
我大学学的是市场营销,刚毕业时懵懵懂懂,进了家国企软件公司做电话销售,但当初确实不太知道市场营销毕业出来是做什么的,以为应该先做几年销售再做市场工作会比较好,后来做了一段时间才发现这个工作不太符合自己成长背景的价值观,虽然做出了一定的成绩,但是感觉特没有成就感,再加上失恋,于是就辞职了。
虽然第一份工作是在大公司做的市场营销,跟现在的工作没啥关系。但是第一份工作对我的影响仍然非常大。
让我对社会有了认知,获得了基本的职业素养,例如:时间管理,工作规范,工作启蒙,跨界融合等。学到的销售思维也有助于和人打交道,更容易与别人合作。与优秀的人为伍,才知道好的东西是什么。
我建议,同学们不管第一份工作进什么公司,都要学习公司好的方面,遇到挫折的时候,要打开自己的心态。
因为今天做的每一件事,都是在成就未来。
敲黑板,划重点…
入行的心态——入这行的本质要源于热爱,只有热爱才能坚持长久。
入行的经历中最重要的转折点——面对瓶颈期,不轻易跳槽,要从行业和公司发展趋势两方面考虑,把精力着眼于工作成绩获取之上。
入行的门槛——门槛不高,成长不易,入行前最好有相关的实习经历,有自己的自媒体。平时写微博,写个人公众号,拍抖音都是很大的加分项。
大学建议——建议同学们花时间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,遇到挫折要打开自己的心态,拥抱世界。
老师还有更多的干货集中在媒体行业与编辑的科普上,如对此岗位有应聘需求的同学,请扫码获取更多干货。
-END-

始发于微信公众号: 职初Zhichu